在贵州、云南、广西三省的交界,一个被誉为“最后的布依家园”的小山村——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册亨县板万村,坐落于崇山峻岭之中。 板万村位于丫他镇政府东南部,距丫他镇政府所在地28公里,距册亨县城47公里,全村国土面积19.08平方公里。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共户人,其中少数名族人,占总人口的85.4%。 从册亨县丫他镇出发,往西南,朝南盘江方向行走。穿过一片甘蔗林之后,汽车开始爬坡,蜿蜒蛇行,过一道山梁,再过一道山梁……大约一个小时左右,汽车正前方半山腰上,一座古朴的布依村落突然奔到眼前。 错落有致的吊脚楼,房前屋后的芭蕉树,漫步在青石铺就的村道上,零星狗吠声远远撞击在寨后山崖上反弹回来,悠远而又充满生活气息。 古寨有保存完好的布依吊脚楼和布依戏活化石“哑面戏”,有集中连片的金丝榔古树群,周边有美仑美奂的板其村溶洞群,再现古朴的布依文化。 板万,原名“卜湾”,这个藏在大山里的老寨子,寨子始建于明朝,因地处偏僻,村中民居得以完整保存。古寨历经百年风雨,在无数次大火和山洪中均艰难保留了下来,却几乎在打工潮中,失去最后一根房梁和最后一片屋瓦。板万被列入由住建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等联合发布的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为防止垮塌消失,政府牵线引资,与上海东方卫视《梦想改造家》栏目、中央美术学院三方联合对板万小学进行改造,同时,还对村里户吊脚楼做了保护性的规划修缮,村民大多居住在山下建成的新式楼房,而幢吊脚楼居于半山腰,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如此改造是布依传统文化与建筑美学相结合的一次尝试,几年时间,令曾经破败即将消失的板万村如今成为册亨县保存基本完好的布依族古民居群落。 爬上山腰站在古井那块土地时,山风劲爽,古井水流声淙淙,一眼望去,远山巍峨,一幢幢青瓦泥墙木质吊脚楼掩于树木竹林中,村子里阡陌纵横,鸡犬相闻,一条条小径连接着家家户户,泥黄色的外墙,木楼木梯木窗,不时有穿着布依服装的村民在小径上走过。远山含黛,清风徐来,有云彩在那山飘浮,安静如世外桃源。 板万布依古寨的布依族建筑以木质的吊脚楼为主,为斜波式歇山顶结构。分平地吊脚楼和斜坡吊脚楼两大类,一般为三层的四榀三间或五榀四间结构。底层用于存放生产工具、关养家禽与牲畜、储存肥料或用作厕所。第二层用作客厅、堂屋、卧室和厨房,堂屋外侧建有独特的“美人靠”,主要用于乘凉、刺绣和休息,是苗族建筑的一大特色。第三层主要用于存放谷物、饲料等生产、生活物资。 板万布依族吊脚楼源于上古居民的南方干栏式建筑,运用长方形、三角形、菱形等多重结构的组合,构成三维空间的网络体系,与周围的青山绿水和田园风光融为一体,和谐统一,相得益彰,是中华上古居民建筑的活化石;在建筑学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反映布依族居民珍惜土地、节约用地的民族心理,在我国当前人多地少的形势下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zp/pgzp/268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