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3/2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北京中科医院假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

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贵州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过程中,“四场硬仗”仗仗胜,易地扶贫搬迁就是其中之一。如今,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好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各地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的各项部署,聚焦“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做好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

锦福社区居民说事室

基层落实情况怎么样?近日,记者到册亨县纳福街道蹲点采访,带着这个问题,与当地干部群众进行了交流。

纳福街道居民姬乔莲快人快语,“我从冗渡镇岜院村搬来这里。其实当初搬家,我是不乐意的。”

她告诉记者,娃娃要上学、老人要照顾、一家人要吃喝,“我没有文化、没有手艺,又不能放下家里外出务工,进城了怎么生活?当时心里没有底。”

然而搬家后,她发现生活彻底发生了改变。

“行家里手”带动一方

姬乔莲很快就找到了家门口“绣梦驿站”的工作岗位,生产外贸出口钱包半成品,计件工资每月最高可拿到五千多元。

社区居民在绣梦驿站里赶制钱夹

“只要驿站生意好,我们的收入就稳了。”从年搬家就进入这家就业车间务工,姬乔莲已成为企业熟练工人。她所在的“绣梦驿站”负责人叫李先敬,也是锦福社区的“新市民”。

李先敬个子不高,今年39岁,他见到记者就说:“我读书不多,不太会说话哦。”可实际上,他非常机灵,言谈举止间充满自信。

李先敬说,过去他们一家居住在距县城约17公里的大山上。“当年家里穷,7个兄弟姐妹都没能读多少书,我17岁就去广州打工。”

打工18年,李先敬一直在生产钱夹的工厂,从8块钱一天的底层工人做到月薪上万的生产主管,他能吃苦耐劳,人又机灵,深受老板喜爱,后来还担任了一家分厂的厂长。担任厂长的3年,他结识了很多朋友,在业务上积累了丰富的人脉资源。

社区居民在绣梦驿站里赶制钱夹

年,为了照顾年迈的父母和方便年幼的孩子上学,李先敬与爱人回到老家纳福街道秧庆村,购买了两台设备,准备在家里按订单生产钱夹然后发货到广东。“我老婆是在工厂里认识的,也是制作钱夹的高手。我们没别的技能,但相信靠我们夫妻的手艺,能养活一家人。”

夫妻二人刚刚把设备搬进家,就赶上了当地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搬进城,那是我们全家人的梦。太高兴啦!”李先敬说,“住在大山上,才知道路不好走人挑马驮的心酸,体验过扛电杆背建材被压破肩膀的痛。”

就这样,李先敬一家高高兴兴地搬到了锦福社区。在这里,夫妻二人决定继续实现创业梦。就在这时,社区干部找上了门。

纳福街道党工委书记张雪说:“年,听说社区里有这么一对‘行家里手’,我就找到他说,社区给你提供场地,租金优惠,你办厂带领居民一起干。”就这样,李先敬的就业车间开业了。

李先敬在检查产品质量

开业至今,李先敬的“绣梦驿站”已培养了20多名稳定的技术骨干,这20多人刚好可以形成一条完整的生产线,涵盖了制作钱包的所有环节。“我有制作钱包18年积累的经验和资源,现在带领居民们生产的产品质量不错,广东客户很认可,在广东的工厂里再经过后续加工和包装,就是很精致的成品了,大部分卖到了国外。现在看来在外接订单,在家乡搞生产这条路行得通,我前段时间从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带领乡亲们增收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条路我会坚持走下去。”

李先敬说,受到人手和场地的限制,他现在还不能接太多订单。他准备明年把同在外面当主管的大哥叫回来,再去相邻的易地扶贫搬迁小区百口新市民居住区建一个车间,带领更多的乡亲一起干。

 “多面手”跑前忙后

“绣梦驿站”生产车间楼下,是锦福社区办公室。

记者采访李先敬的时候,社区副主任李先松正接待一位需要更换灯泡的“新市民”。

“我去看过啦,你家的日光灯镇流器坏了,我一会就去拆下来换。”他对这位居民说道。

张雪说:“他可是锦福社区里的‘大保姆’,为居民办事,天天都是跑前忙后的。”

李先松(左)和李先敬(前)在商量如何搞好车间卫生环境

李先松今年43岁,是李先敬的堂兄弟,搬迁之前两家同样是邻居。易地扶贫搬迁是他人生的分水岭:之前在老家,是村民小组长,主业是种庄稼,副业帮人杀猪宰牛,兼顾工地泥水工,哪里能挣钱就出现在哪里,可谓是村里的一个“多面手”,同时人又热心,谁家有个大物小事,总能见到他的身影。

搬进城后,李先松当上了社区副主任,干起了“保姆”的活。

“调解家庭矛盾纠纷、义务疏通下水道、老人家出门找不到回来的路,灯不亮,水不来……居民的大事小事都找社区干部。”李先松说,他现在不仅担着副主任,还扮演着物管主任的角色,全社区户人都是他的服务对象,随叫随到。

李先松告诉记者,大家从各乡镇、村寨搬到新社区,刚开始彼此还不熟悉,需要社区干部多跑路、多协调邻里关系,街道、社区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感恩培训,搬迁群众学着讲卫生,学着整理家里的衣物,全民素质明显提升。“有的群众以前丢个垃圾都要把垃圾桶踢翻,现在都讲规矩了;有的群众因为要送小孩上学,五六十岁了还能学会开三轮车;有的群众进城享受了WiFi网络学习、购物等便利,都不想回大山里的老家喽。”

“搬进城,杀猪宰牛、种地建房的活,现在很少有机会干了。我啥活都学得快,这是我的特长,现在有了固定工资,那就多为居民干点服务工作。”李先松感慨说:“这几年相处,社区群众慢慢融洽了、稳定了,又像是一个寨子里的老邻居了。我是共产党员,为大家办事,这活干得舒坦。”

“激活”能人,社区有活力

企业是现代社会的细胞,企业增多了活跃了,就业有保障。

社区治理离不开内生动力,激发有能力有热心的居民参与治理,社区有活力。

纳福街道党工委书记张雪说,无论是易地搬迁社区治理,还是城镇化建设,核心在人,“激发‘能人’这个细胞,就能带动更多的人。我们最近就在想办法,一是帮李先敬扩大生产规模,把现有车间面积扩大,再帮他另外找地方建第二个车间。二是在社区里挖掘更多像李先松这样能干的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我们只要帮好一个、用好一个,就会带动一方、管好一片。”

记者还了解到,在纳福街道,这样的“行家里手”“多面手”还有不少。在张雪看来,这些活跃在社区里的一个个“细胞”,在社区治理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社区居民在绣梦驿站里赶制钱夹

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册亨县名居住在深山区石山区的群众搬进了城市和乡镇。册亨县城面积从3平方公里扩大到12平方公里,县城人口从3万多人增长到8万多人,全县城镇化率从年的28.35%提高到了年的57%。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尹长东陈俎宇匡奇燃

编辑骆航念何涛

编审闵捷杨韬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zl/pgzl/400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