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131225/4316561.html 鲜嫩的广东菜心水灵灵的,菌棒上黑木耳密密麻麻,盘江两岸糯米蕉让荒坡披上绿衣,山头的油茶树上挂满了希望的果实……4月春光好,走进册亨县的田间地头,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 航拍册亨冗渡坛坪坝区采摘菜心王国义摄 册亨县深耕“八要素”,纵深推进农业产业革命,围绕调结构助增收促脱贫目标,依托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蔬菜、林下菌药、糯米蕉、油茶等特色农业产业,以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在丫他镇板街坝区,被春雨浇润的广东菜心水灵灵的,工人们正在采摘新鲜翠嫩的菜心。眼下,板街坝区迎来了又一季广东菜心采摘高峰,这些刚刚采摘下来的优质菜心经过短暂冷藏处理后,将通过冷链物流系统运往粤港澳大湾区,24小时内就可出现餐桌上。 板街坝区蔬菜基地是册亨县引进龙头企业黔西南北岸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成的。年以来,册亨县以坝区建设为载体,规划种植蔬菜上万亩,目前已在冗渡镇、丫他镇土地相对集中连片的地方发展种植以广东菜心、西蓝花、红葱等为主的蔬菜亩。 “产业工人”在册亨丫他坝区采摘菜心。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匡奇燃摄 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带动作用,当地农村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社入股、基地务工等方式获得经济收入。农户掌握种植技术后,还可以通过“务工+责任田”的模式,反向向基地承包标准化种植的土地,产出的产品由公司负责收购外销。 据北岸农业公司总经理黄海冰介绍,广东菜心从地里采摘完成后,进冷库预冷八个小时,每天早上装车10吨左右发往深圳,供应粤港澳大湾区市场。 黄海冰说,“广东菜心”在册亨一年可种8茬,平均每亩土地产值可达2.6万元,群众务工每天收入在至元之间,有效带动了群众就近就地就业。 清明时节,春雨如酥。秧坝镇多万棒黑木耳如同添加了催化剂,正以裂变的速度成长。黑木耳种植基地里,一天到晚到处是脚穿雨鞋手拎水桶、忙于采摘黑木耳的“产业工人”。 “我一天可以摘多斤,一个月工资有0来块。”30岁的村民潘元敏熟练地拿起菌棒,摘下娇嫩的黑木耳。 在确保水稻主粮正常生产的前提下,秧坝镇以支部引领产业发展,充分利用冬春闲田资源实施“稻耳模式”,夏种水稻冬种木耳,按照“统一规划种植、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保底回收、利润分成”的原则,在福尧、者术、秧坝、昂涛、板用等村种下黑木耳余亩。 村民在册亨县秧坝镇昂涛村黑木耳基地采收成熟的黑木耳。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刘朝富摄 黑木耳,只是册亨县在秧坝镇实施3.5万亩林下菌药产业的一角。 秧坝镇森林覆盖率高达87%,曾获“贵州省森林乡镇”称号,素有“天然氧吧”之称。去年5月以来,为进一步唤醒沉睡的生态资源,挖掘生态价值,册亨县在秧坝镇因地制宜规划种植菌药产业3.5万亩。“截至目前,秧坝镇已种下灵芝、黑木耳、红托竹荪、黑皮鸡枞等林下菌药亩。”册亨县秧坝镇党委副书记钱秀民介绍说,这些菌和药,将为秧坝镇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在岩架镇,北盘江畔糯米蕉成林,香蕉林里随处可见布依群众提着长三米有余的镰刀在管护蕉林。 册亨县按照“山上林蕉、山下菜畜、水中鱼虾”的产业发展布局,在岩架镇、双江镇、八渡镇等南北盘江沿线低热河谷地带发展以糯米蕉为主导、多种品种互补的绿色生态“蕉业”,着力打造新型山地生态香蕉产业带。 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种植的糯米蕉,让曾经的“荒坡坡”变成“金窝窝”,成为册亨南部边远山区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册亨糯米蕉产业园一角。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刘朝富摄 “通过这几年的大力发展,册亨糯米蕉实现了全产业链发展,特别是线上线下畅通了销售渠道,增强了老百姓的种植信心,激发了内生动力。目前全县糯米蕉的种植面积达到了9.2万亩,共带动老百姓户,实现年产值达4亿元。”中国联通挂任册亨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欧阳川如是介绍。 在巧马镇天香布依油茶厂生产车间里,工人们忙于对油茶成品进行包装。“巧马这个厂需要将茶果蒸熟了才能榨油,我们在岩架镇建设的鲜果榨油厂已经建成,验收后很快将投入使用,届时将实现鲜果鲜榨,提升榨油工艺的同时,油茶产品的品质也将得到提高。”贵州大亨油茶科技有限公司经理陈劲松向记者介绍道。 册亨弼佑满树的油茶果压弯了枝条。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匡奇燃摄(资料图) 据介绍,自年以来,册亨县抢抓东西部扶贫协作机遇,引进贵州大亨油茶科技有限公司和天香布依油茶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在册亨县建成油茶籽烘干厂、茶籽油加工厂、油茶籽鲜榨工厂、古榨油坊等,通过全线布局,打造种、收、产、销一体的山茶油全产业链。同时充分挖掘衍生产品,提升附加值,创建册亨山茶油品牌“红球源”,实现油茶一体化良性发展。如今,一滴山茶油,正激活全县十亿级的油茶产业链。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匡奇燃 编辑段源兴刘义 编审陈俎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zl/pgzl/194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