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较好的痤疮医院 http://m.39.net/pf/a_9216890.html 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扶贫干部纷纷扛起责任与担当,在基层一线践行初心和使命。在册亨县双江镇央绕村,有这样一帮人,为了贫困群众如期实现脱贫,为了央绕群众能够过上好日子,他们舍小家为大家,把群众当亲人,却对自己的家人满心愧疚。他们的故事,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这帮为了群众愧对家人的扶贫干部 冬日的央绕村,薄雾笼罩着,整个村子显得有些寂静。而村委会办公室里,驻村干部们各自忙着手中的活,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一台电脑、一个笔记本、一瓶红牛,这是卢泉义在办公室工作时的标配。“扶贫工作中有很多资料要做,疲倦了就喝口红牛提提神,保持清醒头脑继续干。”卢泉义希望能把时间充分用在工作上,用在对央绕群众的真帮实扶上。 伏案工作的卢泉义 在组织安排下,今年8月13日,黔西南州邮政管理局监管科科长卢泉义来到央绕村,当起一名驻村干部。一到岗,掌握村里基本情况后,卢泉义一头扎进工作,一心想要为央绕村脱贫攻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意外来得太突然。9月下旬,卢泉义驻村工作刚刚走上正轨,家中却传来消息,70多岁的父亲被查出鼻咽癌晚期。这犹如一个晴天霹雳,乱了卢泉义的心神。 父亲躺在病床上,由年事已高的母亲来照顾,而卢泉义,尽管心乱如麻,依然长期坚守在驻村岗位上,源源不断地联系资源,为央绕村补短板提供着人力、财力上的支持。在他看来,家人重要、群众也重要,他只有加班加点完成一段时间的工作,才能腾出空去看望一眼病床上的父亲。 扶贫干部时刻在路上 双江镇水利站下沉人员韦安艳,怀有身孕已6个月,还奔赴在驻村一线。因为工作任务重,抽不出身来,医院做产检,错过了无创DNA检查等重要项目的时间节点。 “‘两不愁三保障’中饮水安全很重要,我要对接好群众的用水工作,特别是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要确保他们户户都通自来水。”韦安艳说,希望做好自己分内的每一项工作,绝不拖后腿。同时也希望每个人都多努力一点,脱贫攻坚就能早日结束,扶贫干部也将少一分辛苦。 双江镇林业站工作人员梁光丽,今年3月孩子出生,8月24日,她含着泪水将只有5个多月、嗷嗷待哺的孩子交给自己的母亲照料,只身来到驻点央绕村,继续为央绕群众的脱贫攻坚而奋战。 吃住在村,七天七夜的工作模式,想念孩子的心如刀绞,但她总是用“有母亲照顾,不担心孩子”来安慰自己。收产假以来,只有10月下旬孩子感冒发烧,梁光丽回家看望过孩子一次。 涨水时,干部们趟水而过,如今通村的桥梁竣工在即 一位年轻的妈妈,梁光丽心里也时常想着给孩子多一分陪伴,但每每想念孩子快要哭出来的时候,看着村里的“初心图”,“初心”“使命”“责任”“担当”这些字眼又纷纷在脑海中闪现。“脱贫攻坚没有逃兵,只有打赢这场战役,今后我们才有资格,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教育自己的孩子。”都说女人是水做的,说出这些话时,梁光丽像极了一个铁血硬汉。 地道的双江人岑道本,自去年起就负责包保央绕村,和所有扶贫干部一样,吃住在村,离家再近也少有时间回去。 央绕村扶贫干部初心图 关于岑道本,央绕村第一书记陈大业噙着眼泪说了一次经历:“今年9月份的一个晚上,时间已过23点,我们一起出差回来,正好从他家门口经过,他叫我们停车等他一会儿,他回家看一眼。”陈大业说,岑道本进屋,妻子孩子都没睡,因为两个孩子都高烧不退。 看到家里的情况,岑道本也想在家留宿一晚,但因为第二天有一个关于脱贫攻坚的评估,他不得不离开。但妻子不让他走,“磨蹭”了差不多10多分钟,他坚持要到工作岗位上去,妻子拗不过,哭着把他撵出了门。 上车后,岑道本在同事面前忍住抽泣的声音,半天不说一句话。 “从去年他到央绕驻村开始,我们就一直在一起战斗。但要不是那天晚上的经历,今年3月份他妻子生了二孩这样的事,我们所有人竟然一个都不知道。”陈大业哽咽着说。 尽管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多次被妻子说是“一个不负责任的男人”,岑道本这个布依汉子,想着自己对家人的亏欠,他多次躲在无人的角落里闷着哭。 扶贫工作中,有苦也有甜。央绕村另一位驻村干部唐宽,一个来自黔东南州天柱县的小伙,在来央绕之前,他在顶肖村驻村。在顶肖村期间,他踏实肯干,兢兢业业,干起事来风风火火,村里人对他只有好感。他的甜蜜生活,就缘于驻村。 因为长时间的接触,看到唐宽的诚恳和实干精神,唐宽曾经的包保对象,一位妙龄少女喜欢上他,二人情投意合、渐渐坠入爱河,慢慢发展成为恋人。11月17日,二人走进了婚礼殿堂,从此笃定终生。 而就在结婚的前一天晚上,唐宽还在村里整理资料。“我们每个人都有分工,唐宽手上的事情又多又杂,其他人替代不过来,他担心婚假会把影响工作进度,所以直到把手中的任务全部板上钉钉他才赶去婚礼现场。”陈大业如是介绍。 陈大业在查看低保户岑南卷家补短板项目落实情况 今年6月,央绕村伟细组整组搬迁,这个曾被作为黔西南州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实现了搬迁,标志着全州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入新的阶段。 “最难啃的硬骨头都啃下了。取得这样的成绩,都是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这帮兄弟姐妹用‘对家人的不负责’换来的。他们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来换取群众的满意指数,在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中洒下了汗水、留下了足迹。他们愧对家人,但无愧于央绕人民。”陈大业口中的“兄弟姐妹”,也包括他这个一头扎进村里半年才回一次家的“不负责任之人”。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匡奇燃 编辑刘义 钱星星 编审陈俎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st/pgst/449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