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雀斑最好医院 http://m.39.net/pf/a_10059087.html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册亨县高洛街道创新工作方法,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深入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探索建立“三单一度”为群众办实事机制,确定“清单”,分类“派单”,跟踪“督单”,“干”字为本纾民困解民忧,多点发力纵深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航拍高洛新区刘朝富摄 办实事,在干群关系上“升温”。建设9个村(居)政务服务中心、居民说事室,接待群众的来访,让群众有话可说。党员干部深入村组、楼栋,采取实地走访、院坝会、集体座谈、田间地头等方式收集民意,将原本由迁出地承担的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民生事项转接到安置区,织密兜底保障网,先后为民办成余件实事。 发展魔芋产业 杜丹供图 壮产业,在乡村振兴上“出招”。建设高洛糯米蕉种植示范基地,发展壮大秧坪花椒产业,扩大希善魔芋种植,鼓励发展林下养鸡,推进油茶、早熟蔬菜等产业发展。修建秧坪村抗旱灌溉水池8个,糯米蕉种植亩,蕉林下发展魔芋种植30亩,秧坪花椒种植亩,油茶种植面积达余亩,加快形成“一村一品”新格局,打造一批业兴、景美、人和的“乡村振兴”样板。 航拍高洛糯米蕉产业园刘朝富摄 保就业,在就业稳岗上“搭桥”。就业稳岗成为高洛安置区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主抓手。安置区现有有效劳动力人口余人,每年可大批向深圳、广州等沿海地区输出务工人员,近三年来,安置区累计向外输出务工人员约00余人。将指尖技艺变成指尖经济,先后引进云娇服饰、万旺锦绣等企业进驻安置区,扶持小微企业11家,打造文化安置区“布依锦绣”一条街,带动余人就业;着力推行“居家就业”,积极开发“公岗”和公益性岗位个,引进山水鞋业、藤编、手腕等手工艺产品企业入驻安置区,大力推进居家就业模式,今年以来,共发放居家就业产品16万余件,稳定就业余人;孵化“自主创业”,鼓励群众在物流、运输队、餐饮、家庭作坊等领域,自主创业余家,带动就业余人;以香蕉为主打产业,香蕉产业园示范种植亩,带动长期就业人,解决季节用工余人。 引进企业落户安置区,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杜丹供图 强治理,在“利悠”家园上“享福”。围绕“五个体系”配套建设安置区公共服务设施,引入智慧社区系统,科技赋能,实现社区治理可视化。组建志愿服务队为新市民疏通下水管道余起,维修水电余次,人文关怀助力群众快融入;清理者楼河流域垃圾1.2万吨,完成生态护岸1.3公里,护美绿水青山,做强金山银山。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匡奇燃 编辑段源兴宋洁 编审陈俎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st/pgst/239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