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的最好医院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近年来,册亨县通过实施“锦绣计划”,催生了一批通过手中技艺成家立业的职业绣娘,黔承锦绣厂的负责人罗胜和妻子莫燕就是其中之一。 一大早,在册亨县高洛居住区锦绣一条街,黔承锦绣厂的绣花机就开始忙碌起来,企业负责人罗胜和妻子莫燕仔细地指导工人检查产品质量。在这条街,罗胜夫妇小有名气,他俩创办的企业吸引了附近群众入厂工作。 黔承锦绣厂工人罗如珍笑着说:“这里收入挺不错的,每个月按计件算也是三千多四千左右,而且这里离家近,照顾小孩很方便。” 黔承锦绣厂创办于年,谈起创业的初衷,夫妻俩都说缘于那份特殊的布依情结。 莫燕说:“当地的这些老人,她们自己手工绣的这种花,绣得很漂亮,也很整齐。当时我就在想,如果这个拿机器来绣,速度会更快,做出的产量也比较多,这样就可以让更多的人穿上这种衣服。” 就这样,夫妻俩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年,赶上易地扶贫搬迁的好政策,罗胜一家五口从老家八渡镇搬到了县城,政府提供免租门面等优惠政策,这样更加坚定了他俩创业的决心。 然而,产品要被消费者接受,还得在品质款式等方面下功夫,这几年,夫妻俩通过学习与借鉴,设计生产的绣花、土布、花边等产品成为当地民族服饰手工坊的抢手货,还远销广西、云南、湖南等地。 “我的设计主要是去找过去的一些手工刺绣来作参考,把过去的手绣和现代的风格结合在一起,设计出我们布依族独特的风格。”罗胜颇为自豪地说。莫燕也抢着介绍:“而且我们家的花型是整个册亨县最多的、也是最大的一家,这些花型都是我们自己设计出来的,然后自产自销,我们有自己的销路,网上也有网店。” 凭借对刺绣的热爱,罗胜夫妇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锦绣前程”,他俩的企业现有5个生产车间,15台绣花机和2个销售门店。同时解决居住区15位群众就业,带动居家就业余户,让大伙在“家门口”实现了赚钱养家的愿望。 高洛新市民居住区群众王仕芬说:“我送孙孙去学校读书后,回家有空就做没空就不做,做一天能得五六十块钱。” 对于以后的发展,莫燕说:“民族刺绣品很有市场潜力,下一步我决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机器设备,发挥我们民族企业的社会效益,带动更多的居家妇女就业创业,增加她们的收入,一同把我们民族刺绣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编辑:李奕璇 统筹:汪东伟 编审:干江沄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sp/pgsp/153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