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5/8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皮肤病专家郑玲玲 https://m.39.net/disease/a_o5vg7r0.html
年,是我参加工作的第四个年头,当然也是我参与扶贫工作的第四个年头。年初,在组织的安排下,我被分配到册亨县冗渡镇冗贝村秧凡组参与脱贫工作。四年来,我走过秧凡组的山山水水,认识这里的余户住户及余人群众,几乎把自己当成了这个寨子的主人。以前,和别人聊天总是说“他们秧凡组”,现在,无论与当地群众,还是其他同事、领导聊起关于秧凡的大小事务,总是会不自觉的加上“我们”二字,“我们冗贝村,我们秧凡组”。年,赶上国家易地扶贫搬迁好政策,为了让这里的群众一步住上好房子,快步过上好日子,我们没日没夜得动员群众搬迁。王德康家老房子王德康户让我印象尤为深刻,他上有80多岁的母亲,下有两个刚上学的孩子,老婆在生了两个孩子后狠心离他们而去,一家三代人住在木屋里,冬有寒风吹,夏有雨水落。年底,通过动态调整,王德康户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管理。在帮扶他家时,我开始也很犯难,要怎样才能改变他家的现状,打算为他解决资金重修老屋,根据政策,最多可以为他家解决3.5万元的危房改造,但要想用这3.5万元钱重修住房远远不够,通过多次沟通“探底”知道,王德康现在可以说是“身无分文”,打零工收入只够养家糊口,要想修房子,还得借钱,这样不但没解决他贫困的问题,反而增加他更大的经济负担,这是下策。李其贵(中)在帮王德康搬家年初,冗渡镇安置点开始建设,我看到了他家脱贫的希望,满怀激动地告诉他这一好政策,可是得到的回答是“不搬”二字,犹如当头一棒,各种政策反复解释,打消他一家的疑虑,可是他们一家依然拒绝搬迁,接下来的工作——动员该户搬迁成了我的工作难题,也不知道用什么法子,就这样在动员——被拒绝——再动员——再被拒——再动员中反复拉锯,我们不知道多少次由促膝欢谈到不欢而散,由陌生到熟悉,由熟悉变陌生,感觉成了冤家对头,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思想反复斗争,结合现实生活对比,王德康搬迁思想开始松动。李其贵(左)帮王德康搬沙发入住新家年10月,王德康同意搬迁,并签下搬迁协议书,这场从3月到10月、长达半年之久的动员拉锯工作最终以我的“胜利”告终,党的好政策真切地落到群众身上,这份喜悦之情至今记得,“李哥,我想好了,你们说的对,搬迁对我是最好的选择,我同意搬迁,谢谢你的苦口婆心,这就来找你。”电话那头的每一个字都将是半年来对其动员的成果,那天天下着大雨,可我的心里晴空万里,我几乎预想到他搬入新居的喜悦之情,预想到他脱贫以后的样子,还预想到离开他很久的妻子又回到了他的身边……李其贵,年参加工作后在册亨冗渡镇冗贝村秧凡组参与脱贫攻坚工作。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匡奇燃整理编辑徐涛编审尹长东李玲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jg/pgjg/777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