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4/8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时下,黔西南州册亨县双江镇“百里药谷”建设正进一步有序推进。作为重要的参与者之一,张文龙对“药谷”内的每一种中药材如数家珍,倍加珍惜。张文龙是贵州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党委委员、苗医药研究院副院长,当前一个重要的身份是册亨县双江镇林木村驻村第一书记。自年到册亨县开展帮扶以来,他主动选择续留,立足当地自然条件,在青山碧岭间书写药文章,协助册亨做好山地医药经济这篇大文章,当地昔日的一座座荒山正在变成金山银山,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作为全省农村产业革命中药材产业领衔专家、册亨县高质量发展决策咨询特聘专家,张文龙利用专业优势,走进册亨县4个乡镇的30多个村,广泛开展中药材种植技术咨询与服务。协调引进企业建成亩道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和初加工项目,指导入驻企业开展各类项目立项4个,新增种植艾纳香、黄精等中草药余亩,惠及农户51户,实现户均增收3.5万元。此前,张文龙充分运用好“娘家”贵州中医药大学的科研优势和资源优势,邀请药学院魏升华教授等专家团队,深入双江镇开展“百里药谷”实地考察调研,对当地中药资源、地理环境、气候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百里药谷”的基地布局、品种选择、宣传示范等内容进行了短期和长期目标的规划建议。专家团队在册亨县调研考察。“依靠学校优势,未来将深入发掘册亨县道地特色资源,积极申请列入药典目录,进一步推动当地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张文龙说。注重团队协作,不单打独斗。这是贵州中医药大学“1+1+1+N”帮扶模式的缩影。即1名驻村干部+1位校领导+1个牵头部门+N个责任单位,聚指成拳,同向发力。近年来,贵州中医药大学党委积极响应中央、省委和省委教育工委的号召,始终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团结带领全校各级党组织和专家、驻村干部履职尽责,用党员本色和科技硬核打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组合拳”,构建了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四扶贫一结合”的扶贫体系,帮扶册亨县7个村减贫摘帽。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学校成立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校长任双组长,分管校领导任副组长,设置专项经费,制定帮扶措施,确保帮扶工作有组织、有专人、有资金、有制度、有保障,围绕“一宣八帮一结合一关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为贵州乡村振兴开新局。驻村队员开展党性教育活动。年以来,该校共派出33名教师长期定点驻村帮扶,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主战场上涌现出5个先进党组织和15名先进个人。当前,该校在党建帮扶、教育帮扶、校农结合、医疗帮扶及驻村帮扶等多个方面均取得了较好成效,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下了坚实基础。——教育帮扶,人才振兴增动力。学校培养了名中药种植栽培专业本科生和名硕士研究生,为40余县培训中药材种植技术骨干余人。精准帮扶贫困生人,组织专家教授编写中药材产业扶贫系列丛书10多部。——产业帮扶,科技助推产业振兴。学校开展了贵州省88个县(市、区)的资源普查工作,涉及重点品种个,野生药用植物共种。制定我省味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围绕贵州省12个重点产业,大力实施“三个一百”工程,选派专家、博士、科技特派员多人下村、进企业,深入50多个贫困县,到田间地头指导中药材种植。学校医疗队在册亨县义诊。——医疗帮扶保民生,助力健康贵州。学校一、二附院建立医联体家;派专家人次进行对口帮扶;派医院指导;先后派出余名医疗专家赴50余县开展大型义诊活动,赠送药品多万元,受益群众50万余人。——校农结合,搭建农产品联采联销互通平台。学校率先在省内高校中建成校农直销超市,建立联动帮扶机制。积极搭建农产品联采联销互通平台,探索互助联动脱贫模式,打通校农结合“专班”直销通道,有效解决农副产品滞销问题,帮助贫困户实现增收脱贫,助力农业振兴。……贵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于浩说,在全省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中,贵州中医药大学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经历者和奋斗者。学校将进一步发挥高校优势和中医药特色优势,厚植人才沃土,把论文写在贵州大地上,产学研相结合,把人才培养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使智力优势转化为科技产能,推动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动能,再变青山绿水为金山银山,为贵州乡村振兴作出贡献。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国军杨鸣丹二审 申瑜三审 黄锐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jg/pgjg/756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