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白癜风好治吗 http://www.wzqsyl.com/m/四岁时因一剂针水剥夺了奔跑的权利,40多年过去了,双拐成了日日陪伴他的“双腿”,他靠表哥用背带背着走村串寨学会了养活一家人的竹编手艺,如今,他创办的竹编加工厂安置了十几个残疾人就业,带动了周边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就业。
他,就是册亨县坡妹镇大路村李家房组的肢体残疾人李克宿。
走进李克宿的宏发竹编加工厂,一派热闹祥和,坐在轮椅上的张祖贵正忙着打磨竹片。李克宿在编织。工人们在编织。
“在竹编加工厂工作已有两年多了,每月多元已经很满足了。十分感谢李克宿能为我们这一群残疾人提供就业的机会,不出门在家呆着一分钱都没有,厂里供饭吃还有工资领,很好。”张祖贵格外感激。
走进李克宿新扩建的厂房,首先跃入眼帘的是墙壁上仿若毛笔挥就的艺术字相框,凑近一看,原来是一幅幅竹编的字画,简直不敢相信竟出自李克宿略显粗糙的大手。“年到四川省青神县竹艺城培训了两个月的平面竹编,通过学习掌握了山水画、名人书画和名胜古迹等的平面编织和一些水竹家具的编织,这就是学习的一个成果。”李克宿打开话匣子。
“我学竹编是表哥拿妈妈背娃的背带把我背着,我才踏上了学艺的漫漫长路。”据李克宿介绍,他从12岁开始学习竹编,李克宿很是用心,没过多久就出师编簸箕了。
“走村串寨,虽然一天才几角钱的工钱,但终于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了。”李克宿宛若新生,在上世纪农耕劳作盛行的年代,收割的粮食都靠簸箕来晾晒,竹编成了他养家糊口的主要经济来源。
随着打工浪潮的不断崛起,他的产品也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所生产的竹编由最初的簸箕、筛子、撮箕等农业生产用品用具向竹编家具和工艺品转化。
为提升产品工艺质量,他又到四川培训学习,学成归来又立马将农业用具编织与旅游、观赏用品编织和家用小物件编织同步上马,培训了一批留守妇女作为技术骨干,遇到工艺物件订单就分发给她们编织,带着一起赚钱。
年,由李克宿发起创办的册亨县宏发竹编工艺厂成立了,解决了周边15名残疾人和8名留守妇女的就业问题,当年就被确定为州级残疾人创业就业示范点。
遇到农业用品用具订单就召集残疾员工按流程分工编织。加工的不同类别的物件,对竹子的原材料要求不一,但水竹当地稀缺。
为此,李克宿狠下决心,从四川引进水竹苗,在家乡种植水竹12亩,既为竹编储备充足原材料,又让家乡荒地披绿装。
“目前水竹长势良好,再过两三年就可使用。加工厂订单式生产,每年除去生产成本和员工的工作,加工厂有7-8万元收益,加上种植金银花等也有收入,维持一家人的开销不成问题。”李克宿笑容灿烂,很是开心和自信。
李克宿不服输的毅力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在年又被坡妹镇“励志行动”评定活动中被评为“残疾人家庭创业户”。册亨县残联争取东西部协作资金20万元,用于帮助生产厂房的扩建,鼓励他带动更多的残疾人走上致富之路。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钱星星通讯员程永萍编辑吴春生
编审杨韬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jg/pgjg/730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