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年来,黔西南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持续保持全省第一。
与建州时相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元增加到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元增加到元;地区生产总值从4.2亿元增加到.77亿元;财政总收入从16.95亿元增加到.89亿元。有“江南塞外”之称的兴仁放马坪高原牧场。晨曦 摄贞丰县双乳峰景区朝霞映照如梦如幻。刘朝富 摄年来,旅游人数从.68万人次增加到.7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从.01亿元上升到.01亿元,年均增速30%以上……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这个成立于年5月1日的年轻自治州,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正逐渐撕掉边远、闭塞、贫困、落后的标签,一步一步锤炼成为贵州跨越发展的“领跑先锋”。
经济增速稳居全省第一
坚持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以创建民族山地经济示范区为抓手,大力发展以立体生态经济带为引领的特色农业、以“大电强网+大产业”为引领的新型工业、以全域山地旅游为引领的现代服务业,该州生产总值由年的4.2亿元增加到年的.77亿元,增长了倍;财政收入由年的0.21亿元增加到年的.89亿元,增长倍;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连续五年保持全省第一,今年上半年增长10.5%,继续稳居全省第一位。
城镇化建设培育国际山地旅游城市兴义市贵州醇景区的五彩花海。刘朝富 摄兴义市城区从10平方公里“长”到近5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从不到10万人“增”到近50万人,一座国际山地旅游城市正在崛起;贞丰县者相镇等19个小城镇从闭塞到开放、从落后到发展,引领示范作用明显;兴仁市鲤鱼坝村等个美丽乡村各显特色、各展风采。城镇化率从年的7.2%提高到年的46%。
脱贫攻坚四场硬仗捷报频传册亨县冗渡镇坡鼐古寨布依族群众表演布依族小打音乐。刘朝富 摄“四场硬仗”场场获胜。33.85万群众搬出深山区、石山区,成为新市民,乐享新生活;建成“组组通”公路公里,建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个,提前1年实现30户以上村民组组组通硬化路,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全面解决,个深度贫困村实现“安全用电”,行政村实现光纤、4G基站网络全覆盖;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等十大特色扶贫产业有序发展,产业链连接到贫困村,产业链项目覆盖到贫困户,带动2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累计资助贫困学生.78万人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受益18.36万人次,实施农村“危改”“三改”33.29万户,实现“应助尽助”“应保尽保”“应改尽改”。全州贫困人口从年的43.23万人减少到年的15.86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3.75%下降到5.02%,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生态文明建设打好“三大保卫战”美丽乡村,锦绣田园。 郎方化 摄持续打好“三大保卫战”。森林面积从年的万亩增加到年的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8%;水环境质量、地表水水质优良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保持在%,“两江一河”(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变成千里精品旅游线;城镇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99%以上。年8月29日,中国气象学会授予黔西南州“黔西南·中国四季康养之都”称号,“康养之都”黔西南正逐步成型。
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交通路网覆盖城乡。图为罗望高速望谟桑郎段互通。刘朝富 摄交通路网从无到有、纵横发展,南昆铁路已建成通车,实现县县通高速,盘(州)兴(义)高铁、兴(义)百(色)高铁正在加紧建设,兴义万峰林机场开通了飞往全国15个重要城市的航班,“五位一体”交通网络从梦想变成现实。建成大中型水库个,总库容从1.2亿立方米提高到7.6亿立方米,供水管网覆盖城乡。大电强网加快形成,南北盘江梯级电站建成发电,全州电力装机突破0万千瓦,年发电量突破亿千瓦时,成为国家“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全州行政村通光纤率达到%,所学校接通教育云大数据专线,实现“城市农村同堂教学”。
社会事业跃升惠及万千群众
年全州学校专任教师4.45万人,比年增加2.1万人;两所中学升为省级一类示范性高中,黔西南民族师专成功升本,创建了黔西南州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全州千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执业医生数分别达到4.72张、1.57人,成功创建3所“三甲”医院,个乡镇卫生院完成标准化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广播和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96.46%、96.87%,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年,全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是年的58倍,年均增长11.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是年的61倍,年均增长12.1%。
事业发展永无止境,赶超征程永不停歇。黔西南州万各族人民正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迎着新时代之光领跑。作者陈俎宇见习编辑骆航念编审李劼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jg/pgjg/711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