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白癜风专家 http://pf.39.net/bdfyy/tslf/170706/5522612.html 曾经是山沟里的“旮旯地”,如今土地平整,用上了滴灌、拖拉机等现代农业设备,直供广东、香港、澳门等地的“广东菜心”“上海青”等蔬菜郁郁葱葱。 去年以来,册亨县通过平整土地,引进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特色蔬菜种植,产业发展如火如荼,群众在家门口稳定增收。4月30日上午,记者走进位于册亨县冗渡镇的坛坪坝区,坝区一侧的山腰上,“东西部协作粤港澳大湾区蔬菜基地”一排大字格外引人注目。 去年11月,通过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册亨县引进宁波企业,成立黔西南北岸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并入驻坛坪坝区,整合投资万元发展蔬菜种植产业。短短5个月,该公司已累计采收“广东菜心”18批共40余万斤销往香港,产值余万元。北岸农业公司总经理赵波说,企业在册亨种植蔬菜,不仅复制了在宁夏的基地模式,同时更具备三方面的独有优势。第一是册亨常年气候温热,非常适合种植“广东菜心”,一茬菜心从种到收还用不了30天。赵波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年可种菜心7至8茬,每茬亩产斤左右,按当前市场价,一亩地年产值至少2万元。因为是订单种植,根本不愁销路。”“相比宁夏的基地,册亨到粤港澳大湾区距离短得多,能节约一半的运输成本,这是第二个优势。第三个优势就是贵州对农业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大,让我们有了更强的信心。”赵波表示。在纳兴组的地块里,数十人在绿油油的菜地里忙碌,将水灵灵的“广东菜心”采收后装篮装车。 “干一天活就有一天的钱,现在在家门口打工,既能挣钱又能顾家。”经过两个月时间的“带薪培训”,48岁的村民韦滕芬已练就了眼疾手快的摘菜手法,每天都有一百多元的进账。公司按计件方式发放工资,村民每采摘一斤菜心能得到0.6元。“当前我们还处在培训农民阶段,让他们带薪学习,是为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快速掌握菜心采收技巧。”北岸农业公司负责人黄海兵介绍,下一步将采取分片分块包管包收的方式,公司统一播种后,村民按能力承包地块进行管理,成熟了就自己负责采收。农民自己学,自己管,自己采收,有利于激发他们“学好技术促增收”的积极性。村民们除了务工挣钱外,还可以按每亩元的价格将土地流转给公司,也能获得一笔可观的收入。村民陈艳家7亩多田地全部流转,获得了近元。“现在产业发展到了家门口,为我们提供了就业的机会,这么好的机会肯定不能错过啦!”陈艳说,她每天务工工资一百多元,丈夫则为基地安装维护喷灌设施,夫妻俩收入可观。坛坪村支书王泽介绍,坛坪坝区总面积亩,涉及户人,“公司进驻坛坪坝区种植蔬菜,村子变美了,村民的腰包也鼓起来了。” 选准了特色优势产业,就要迅速扩大规模。当前,北岸农业公司在册亨县丫他镇板万和板街坝区流转的亩土地已进入平整阶段,今年加快扩大种植规模。 册亨县主要负责同志表示,册亨县将继续坚持高起点、快节奏、大力度狠抓“广东菜心”“上海青”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加大土地平整力度,把蔬菜产业规模扩至0亩。同时各坝区复制推广“坛坪经验”,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助力群众稳定增收脱贫,确保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匡奇燃 编辑施昱凌 编审王璐瑶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jg/pgjg/2084.html |